just a lullaby

其实,我是天使,哈哈哈。

当我在阅读梁实秋时,我在想些什么?

刚看完一部电视剧《血色浪漫》,我把它当成一部悲剧,建国初期的集体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对垒,特定时代下的百姓生活。随后我开始阅读梁实秋这本《我们这些流浪的中国人》,有抗战时期梁老的爱国主义和颠沛流离,有和平年代的闲情雅致和针砭时弊,也有梁老生活中的所念人、所念物、所念事。

我看这些影视、文字的时候,我都统称它们为“过去的事”,而不是历史。我爷爷走的早,我出生后也没有机会见过他。有时我会想,爷爷他应该是村里有名的乡绅,他经历过的、吃过的酸甜苦辣,应该能说上一千零一夜,也不带重复。就如梁实秋的文字,每每看到类似的书、文章,我都觉得亲切,好似爷爷与我们一群儿孙的围炉夜话。

我喜欢听过去的事。兴许是我个人略浮躁,又在这纷繁的信息社会中瞻前顾后,不得始终。唯有旧人、旧事能给我一种很朴素的感觉,能让我沉下心来倾听。阅读这些旧人、旧事,真是别有一番滋味。

书中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是“味是故乡浓”,梁老说美食,就是说吃的,没有复杂煽情的背后故事。烧鸭、饺子、烧饼油条、凉拌豆腐、鸡刨豆腐、锅塌豆腐……旧时旧味,萦绕于心,羁旅在外,不忘美食。这让我想起前一周跟一同事去吃午饭,走一圈不知吃啥。偶然瞧见一家连江海鲜锅边店 ,一小碗5块钱的锅边就一根油条、一块三角糕,我俩吃得心满意足。这就是属于我们这一代福州人的老味道,小时候我们常拿锅边油条当早餐,那时物价便宜,2块不到即可饱腹。如今偶然吃得,价格公道、味道鲜美,不禁感慨川菜、湘菜大行其道之际,记忆中的福州城市味道难免有所缺失。这就如肠粉馄饨之于广州、肉夹馍之于西安、豆汁之于老北京是一个道理,在阅读这些故事中,我也就是想在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多一点感情与慰藉。梁老之文字,犹如我的怀念之于故土故情,道不尽各人情愫,却能道出一份份相似的情感。

梁老文字里,我有两大爱,一是梁老文字里有大爱大恨、有大是大非,没有小情小爱。这是我喜欢这类文字的一大原因,看着不累不矫情。二是梁老文字里有文采,简练通达,阅读起来兴味盎然,能觉出很多中华文学的精妙之处。

总有些故事,娓娓道来,令人心动。在这快速变幻的中国,找个时间坐下来听听梁老讲的中国故事,是件美事。


评论

© just a lullaby | Powered by LOFTER